10月24日下午,18禁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负责人萨日娜老师与郭金鸿老师带领2025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全体硕士研究生赴青岛第五十九中学青岛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名师思政金课)跨学科协同育人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青岛第五十九中学肖萌老师以《走进老师》为主题,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采用合作探究法和情景讨论法进行课堂展示。聚焦教师职业的特性和要求,引导学生超越对老师的表面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并将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学过程中使用豆包生成AI助教,教学形式新颖有趣。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张德芳老师将英语思政相结合,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语言能力+集体意识”的双重成长,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可复制的思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将思政目标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的活动设计,让“立德树人”从“宏观要求”变成“课堂里的具体实践”。

第二部分为互动式评课,由初中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英语老师及学生就公开课做出点评以及经验分享。大家提到:AI十分具有时代价值,要锚定教育数字化与思政创新的交汇点,此次活动为“技术赋能思政育人”提供了跨学科实践样本,具有鲜明的时代针对性;AI可以助力育人效果迭代,从“模糊感知”到“精准优化”,用AI分析教学反馈,动态调整跨学科思政设计;在教育数字化与课程思政深化推进的双重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思政课相结合,跨学科协同育人,不仅顺应了教育创新趋势,更为破解思政课“单向灌输”“学科割裂”等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第三部分由18禁
郭金鸿教授对于本次教研活动作出点评。郭老师将此次研讨活动概括为“三新”,一是内容新,即在当今时代如何重构教师角色和职能。二是技术手段新,即AI如何赋能教学,将AI与教学相结合。三是视角新,以集体主义入手引出《个人与集体》这一主题,提出课堂不仅是形式化的活跃,更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跨学科协同育人的重点在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要同向同行,共同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第四部分由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刘华艳老师进行活动总结,刘老师肯定了各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提到以跨学科协同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引领力,跨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做果汁式的协同育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刘老师指出知识的传授可以借助AI去实现,但是育人一定是教师亲力亲为。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多元,为青岛初中思政教育搭建了“经验共鉴、智慧碰撞、实践赋能”的优质平台。名师们以“金课”为样本,将家国情怀、法治意识、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各学科教师打破壁垒、同向发力,让“课程思政”从“单点突破”走向“全域覆盖”,真正破解了思政育人“单打独斗”的困境,构建起“德法引领、多科联动、全员育人”的协同新格局。